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

第二十五章:大争之世(四合一)(八千字)(月票在哪里)(明天继续)

    武宗正德,天启,都是落水而亡。不管皇室内部是怎么记录他们二人死亡的,反正史书上他俩就是这么死的。

    说到这里,王诩并未继续这个话题,话锋一转,开始继续讨论当今天下的各大势力:“东虏坐拥二十万精兵,每次入关之时,却只能出动五六万大军,这不是没有原因的。”

    “赵侯无恤,如今座下百万游牧之民,有拉弓射箭之士不下十五万。如今赵侯已经渐渐一统草原,开始慢慢的把目光转向西域之地,而黄台吉则是布置了至少五万大军,随时防备赵侯东出。”

    “关中秦国公,坐拥关中之地,这些年来,不断建设水利工程,不断培养人才,在北地年年大旱的情况下,仍旧不断吸纳北地流民。如今的关中,有百姓至少一千五百万之众!”

    “若不是秦国公一心一意要建设自己心目中的朝廷,不愿意和官僚、士绅们同流合污,光是关中之地的兵力,便足以吊打天下。可即使如此,东虏每次入关之时,也要留下至少五万大军,看顾后路,就是害怕秦国公给他们再来上一次。”

    “此外,还有老臣的功劳。老臣当年为了更好的对付东虏,就占据了皮岛等地。后来,为了防止高丽半岛彻底落入东虏之手,便提前出手,占据了半个高丽。”

    为了防止你投靠东虏,成为朝廷的敌人,我就提前把你给杀了,这样,你就不会投靠东虏了!

    桀桀!

    “如今,那半个高丽半岛之上,有着五万左右的楚军常驻,他们至少牵制了五万东虏大兵,所以东虏虽然有二十万精兵,但随时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,却只有十万。能真正投入关内的,更是只有五六万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的天下,确实已经进入了乱世之中。朝廷的权威,也一日不如一日。当年朝廷声势正旺之时,虽然谈不上一声令下,莫敢不从,但那时,即使是最猖狂的辽东军阀,也不敢明着违抗军令。”

    “而如今,陛下下诏给吴三桂,让他派军来援,他都做不到,不仅仅索要大量开拔费,还各种拖延,直到此刻,朝廷也没有收到辽东军阀一兵一卒的援军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辽东军阀的诞生,还能说的上一句历史悠久,原因众多的话,那江南的军阀,可就纯粹是朝廷威严不在的结果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左良玉,当年便养寇自重,故意放过李闯。后来更是拥兵自重。去年,他向楚王要兵员、粮饷,楚王不给,他便直接发兵掠夺武昌,当地士绅也好,朝廷的漕粮盐舶也罢,都没有逃过他的毒手。”

    “抢掠之后,便直接来到九江,拥兵二十万观望自保。后来张献忠克武昌,朝廷严令他出兵,他才在张献忠入蜀后,出兵收复武昌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,坐拥三十万大军,以抢劫为生,武昌都不知道被他祸害成什么样了。就这,东林文官还在力保他,称之为朝廷栋梁,哪有这样的栋梁?”

    其实,以上这些,还不是左良玉真正的丰功伟绩。他最有名的举动,尚未发生。

    在原本的历史上,北京城被李闯攻占之后,左良玉更加无法无天,祸害的范围也从武昌一地,扩大到了湖北一省。

    甚至一度起兵造反,自称清君侧,邀请总督袁继咸一起造反,袁继咸不从之后就被害死了,沿着长江想要顺流而下,攻打南京,那一年是顺治二年。

    然后他在清君侧的路上病死了,他的儿子则是带着左军余部,投降了满清。

    军阀!

    汉奸!

    反贼!

    虽然王诩并不能预测未来,但以他的智力水平,观察左良玉的过往之后就明白,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军阀,一旦逼急了他,肯定是个无所顾忌的主儿。

    虽然王诩口口声声说,如今已经是乱世了,但实际上,天下士绅,尤其是南方的,眼里还是只认大明朝。

    天下间,忠臣良将仍然数不胜数!

    “殿下有信心,带着五千北军,万余北地勋贵,压制南方士绅吗?殿下有信心,对付左良玉那三十万乱军吗?若是东林党以左良玉为靠山,事事与朝廷作对,殿下有解决他们的办法吗?”

    “若是没有,不妨听听老臣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殿下愿意,今晚便会有传遍江南的谣言。这谣言会说:镇海公王诩,对于十六年前被东林党赶出京城,一直以来,都十分愤怒,一直都有一个报复回来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事到如今,他终于等到了机会。这个机会,便在太子殿下身上,他要挟持监国太子,他要挟太子以令群臣,要假借监国太子的身份,掌握朝政,对付东林党,对付江南士绅,好报十六年前的仇!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王诩捋了捋胡子:“若是殿下愿意,那么从此刻起,所有坏事都是老臣做的,是老臣这个大权臣,挟持了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所有以殿下名义发布的诏令,都是老臣这个大权臣的想法,殿下被老臣蒙蔽了。老臣隔绝内外,实乃一等一的大奸臣。”

    “到时候,只要殿下明面上保持中立、天真无邪,那么老臣就有把握收拾那群东林文官,顺带着收拾江南士绅。而殿下要做的,就是表面上不偏不倚,保持中立,同时趁此机会,拉拢士绅,安排北地勋贵、文官占据机要位置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,最重要的是练兵。老臣在江南之地,肯定会作威作福,干一个奸臣该干的事儿,所以江南大族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。殿下大可以将他们从教坊司之中拯救出来,发配给追随殿下的北军做妻子。这样一来,北军势必会对殿下忠心耿耿。”

    “接着,殿下便可以以北地流民为基础,练就一支北军,他们的妻子则是来自哪些家破人亡的江南大族。”

    “在此期间,老臣每月都会给殿下三十万两银子、十万石粮食用以练兵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坏事都是老臣做的,殿下却可以慢慢收拢人心,收拢军心。当殿下觉得,以自己的实力足以掌控江南之后,老臣便会致仕,回到封地。”

    这一刻,王诩用充满期望的眼神看着朱慈烺!

    他想看看朱慈烺到底是个什么货色!

    所以,朱慈烺的面部表情,细微动作,全都在王诩的观察范围之内,几个呼吸后,王诩就开始失望了。

    如果有选择,他当然想要辅佐朱慈烺,演绎一段君臣佳话!

    所以,在他看来,朱慈烺的最佳选择是公然将一切都托付给自己,并全心全意的信任自己,若是能拜自己为相父的话,那就更好了。而自己从此以后,将会用尽一切力量来中兴大明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春秋人士,王诩觉得,自己的想法并不过分。

    你拜我为相父,从此以后,将军国大政尽皆交于我一人之手,然后老夫穷尽一切的去中兴大明,这是很公平的交易。

    王诩曾经翻阅史书,很是羡慕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。

    当时齐桓公曾经问过管仲,他说:仲父啊,我好吃懒做,不是个勤快人,估计也当不了一个勤劳的国君,这样,能不能把齐国治理好呢?

    管仲说:不要慌,勤劳并不是一个国君必备的品质……

    齐桓公又说:仲父啊,我不仅不勤快,我还好美色,这和典籍之中说的上古圣王,完全不沾边啊……

    管仲说:不用担心,万事皆有老臣……

    齐桓公还说:仲父啊,寡人……

    管仲:……

    尽管管仲和齐桓公有仇,还曾经亲手拿着弓箭射杀他,以至于齐桓公当时不得不装死避祸,可齐桓公却在鲍叔牙的推荐之下,拜齐桓公为仲父,将齐国军政大权委托于他。

    而管仲也没有辜负齐桓公的信任,在他的改革之下,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,成为天下公认的霸主。

    所以这一刻,王诩的内心是稍微有些期待的。

    他希望朱慈烺能够有种一些,魄力能够大一些,然而,几个呼吸后,朱慈烺都没有做出任何答复,他还在思考。

    又过了片刻时光,朱慈烺才肯定的点了点头:“如此,一切就拜托先生了。”

    朱慈烺离开之后,王诩忍不住叹息一声:哎!

    这年头,想要当一个力挽狂澜的大忠臣,怎么就这么难呢?

    不过好在朱慈烺的选择,不是最差的。

    早在面见朱慈烺之前,王诩就做出了七八十来个预案,其中最差的两种选择分别是:怒斥王诩为乱臣贼子;保持沉默,既不答应也不拒绝。

    如今朱慈烺好歹还有点儿担当,直接亲口同意了此事。虽然比起他爹来,朱慈烺已经很有魄力了,但是距离王诩心中的明主,却还差了一些。

    虽然王诩清楚,这其中更多的是时代的缘故,如今这个时代,已经不允许齐桓公、管仲这样的君臣出现了。可他的心情,仍旧稍微低落了片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二天。

    呜

    呜

    呜

    呜

    伴随着悠扬的号角声,鼓声很快就响了起来。

    咚

    咚

    咚

    听到战鼓声,许多正在家里种地的国人,迅速回到家里,开始洗澡、披甲,陆续前往军营之中。

    “征召令已经发出去了,如果不出意外,十日内,便可聚集十万大军,这还只是第一批动员。若有需要,第二批可以继续征召十万大军,后面还有第三批甚至是第四批!”说到这里,王诩便露出了得意的笑容。

    十六年来,王诩、孙武、吴起、阖闾、南子以及数目极多的玄门道友,纷纷来到海外种田!

    其中,王诩是他们名义上的总指挥。

    当然,实际上王诩的权利也相当的大。

    以镇海公为例,陆军是吴起的地盘,道兵是孙武的地盘,海军是阖闾、伍子胥的地盘,至于王诩本人,则是负责政务系统。

    如今镇海公麾下的陆军,全都是以当年那一万一千楚军为基础,扩建而来。扩建之后的楚军,实力仍然非常强大,比起当年也只强不弱。

    十六年来,楚军南征北战,高丽半岛有一半都被楚军攻占了,东瀛列岛也已经在长达十六年的拉锯战之中,被楚军彻底占据,如今已经进入了治安战阶段。

    岭南以南的九龙江平原,也就是湄公河三江洲一代的那个超级大平原,如今也已经是镇海公治下的地盘之一了。至于郑氏、阮氏的意见,谁在乎呢?

    至于东南亚的岛屿,只要是值钱的,能生产粮食的,或者有大量金矿、银矿、铜矿的,现在都已经是镇海公的地盘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,有的地盘是镇海公直辖。而更多的地盘,则是被分封了出去,大海之上,通讯条件太过困难,根本不具备直辖的条件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此,许多玄门道友们,纷纷来到海外,占据了一个大岛,成为了镇海公名下的封君。

    而楚军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,自然收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,这些钱,部分上缴,部分是要留在陆军之中的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阖闾、伍子胥的海军也在征战四海,连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英国人等欧罗巴诸国的海军,都被他给打败了。

    如今的亚洲海域,已经是阖闾说了算了。

    至于王诩,则是在熊岩的帮助下,打造了一套国野体系,努力的把普通百姓变成国人。一个国家,如果连一个国人都没有,那么无论这个国家有多么富饶,也没有任何意义。

    “如今,光是夷洲岛就有足足二百万国人。九龙江平原那儿,也有一百万国人……零零总总,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足足五百万国人。以我们的动员制度,可以轻松拉出五十万大军。这些,都是道友的功劳。”吴起笑着道。

    “不过还是可惜了,我们的根基不在于大陆,而在遥远的大海之上,否则,肯定要趁此机会,尽可能多的占地盘。”说到这里,阖闾就看向了远方。

    “姜橘、长空师侄所发现的殷州,地盘广大,万里之遥都不足以形容,那里的土著,更是极其落后,他们连车轮和弓箭都没有,光靠着树上掉落的果子以及随便种种地,就能好好的活下去,简直是天赐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天予不取,必受其咎!”

    “我已经在沿途,建设了一系列的中转站,在旅途的尽头,乃是姜橘、长空师侄的封地。沿着这条路运输百姓的死亡率,已经降低到了百分之五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阖闾便很是可惜的叹了口气:“若不是发现了殷州,老夫一定会和孔丘、墨翟道友争夺大明天下!”
返回 >> 返回书页 >> 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目录

辣妹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,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版权,请与本站联系,本站将予以处理。
Copyright © 辣妹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