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血

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结果

    大秦成武七年,‘春’。访问: 。

    纷纷扰扰的长安猛然便安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对于大秦朝堂上的文臣来说,就好像一段进行的好好的文会,还没来到味道最浓烈的那一刻,主人却先离了席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个比喻并不算恰当,实际上的情形要严重而且惊悚的多的多。

    圣旨一连串的下到中书,正摩拳擦掌间的中书老臣们当时便面如土‘色’,还没等他们在惶然间,品咂失败的味道的时候,他们便陷入了更大的恐惧当中。

    因为同时圣旨已经去到了各部京军当中。

    更让人惊恐的是,已经被排除于京师之外,差不多沦为晋国公‘私’兵的羽林卫拔营而起,接管了京师四‘门’。

    很多人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,便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长安之变,再联想到如今的朝局,以及大将军携家眷出城郊游之事,于是,惊恐开始在心中蔓延。

    不过,没等朝堂产生什么振动,各种各样的谣言传的满城纷纷的时候,晋国公赵石回了长安城,并直接入宫见驾去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许多人便心安了不少,他们一边在心里念叨着,还好还好,不是兵变,大将军赵石也没有被‘逼’的狗急跳墙,那么长安之变那样的惨事,也就不会于此时重演。

    一边则不错眼的盯着动静,等待着风雨来临的那一刻到来。

    这一天,对于朝堂上下众多的文臣们来说,就像等待判决的囚徒一般。都知道结果不会很好。但却只有宣判之后。才能知晓结果到底有多坏。

    对于他们来说,这无疑是一种煎熬,而这一天,也变得分外的漫长。

    朝争到了此时,胜败已是了然。

    实际上,大秦成武七年这场朝争,开始的有些莫名其妙,结束也很突然。很多人在回忆大秦成武七年这场文武之争的时候,多数会有一种,大秦的朝堂之争,并不十分成熟的感觉……

    但只要知道其中诸般隐情以及联系到大秦当前的局面,其实也就不难理解,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实际上是早已注定的事情,有有迹可循的。

    因为大秦在这个时节,是皇权最盛的时候,即便是大秦开国太祖年间,和此时也无法相比。

    几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。或内或外,各个城府森严。功勋赫赫,而在他们之上,却还有着深受皇帝陛下信重的晋国公赵石。

    大秦从来不曾如此强盛过,军伍也从来不曾有如此强大,同时,成武皇帝陛下对军权的掌握,十分的稳固。

    在这样一个时节,文臣们选择跟武臣对抗,实际上,他们对抗的却是皇权……

    这样看来,事情的脉络其实也就清晰无比了,文臣的失败,在开始时便已注定了。

    而再往更深的层次探究一下的话,就会发现,景兴年间的老臣们,即便已经经历了长安之变那样的大事,却还沉浸于景兴年间的执政氛围之中。

    他们其中很多人,都下意识的认为,文武制衡,才是当今陛下最愿意看到的事情,而最终的结果,却是他们错的离谱。

    很快,他们便尝到了苦果……

    皇帝陛下用早已显‘露’过一次的手段,让人清晰的意识到,大秦已经来到成武年间,当政的也再非是多疑的景兴皇帝了。

    也许是受到了晋国公赵石的影响,皇帝陛下这次的手段,无疑很粗暴,而且分外的干脆……

    当然,非是夺位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,长安之变也就未曾重演,粗暴的手段之下,皇帝陛下显示出了自己的宽容。

    至于京军各部的异动,可以看做是防患于未然,也可以说是皇帝陛下在显示自己的决心和意志。

    于是,整个长安都安静了下来,突然的变化,让文臣们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没有军权支撑的文臣,再一次尝到了苦头,在皇权和军权之前,碰的头破血流。

    老臣们惶恐的想要入宫觐见陛下,顺便探听消息,结果全被撵了回来。

    已经接触过的京军各部将领,纷纷以军务繁忙为由,将派去的各‘色’使者,挡在了辕‘门’之外。

    雄武军兵卒充任的长安府衙役,纷纷走上街头巡游长安各坊,参知政事周枋匆匆前去坐镇长安府衙,之后的很多日子,再未入中书一步,隐隐然间,和中书群臣划开了一道界限……

    到了晚间,一个消息不知不觉间在各个府邸之间传开,同‘门’下平章事李圃以及吏部尚书郑老大人几乎同时送上了请辞奏疏。

    这两位老臣,无
返回 >> 返回书页 >> 将血目录

辣妹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,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版权,请与本站联系,本站将予以处理。
Copyright © 辣妹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