筑宋

第63章 庸臣之路

师嘴巴发苦!自己这个执政大臣,真不有比官家赵桓的昏庸、怯懦强多少。安兆铭和他的海州,一样不给自己面子。事情该怎么做,就怎么做,朝廷备案而已。

    郭药师其实是个有见识的人,他在燕京时,就听过不少倭国故事。倭国的幕府制度就很好,郭药师原本也想尝试在大宋实施。曹孟德或者恒温,那都是他历来崇拜的枭雄偶像。

    然而他不知道的却是,大宋的祖宗制度,都是为了限制、铲除他这样的权臣而设。陷入大宋朝堂纷争漩涡的郭药师,只能继续负重前行。

    自己羽翼未丰,河东、河北战事还在继续,海州北伐也如箭在弦,却不能任由这些朝堂腐儒们搅和坏事。大局为重啊,还是要回去向官家请罪,做足宰执重臣的样子才对。

    既然宗泽、李纲都不回来,刘豫还在念念不忘建他的不世之功。那么已经在河北“建功立业”的北道总管赵野、北京留守杜充自然要回朝填补朝廷空缺。

    他们背负军功,当然都是“主战”之人。在朝堂上说话的声音,也十分响亮。更加绝妙的是,他们如今,也纷纷依附大宋少宰,兼枢密使郭药师了。

    一时朝中主和之辈,惶惶不可终日。好在还有太宰张帮昌的护翼,秦桧也适时出面劝和郭药师,所以老郭终究忍住没对那些主和的官员下重手。

    “异论相搅嘛!”秦桧说的很对。赵野、杜充依附自己完全是为了谋取权力,若把那些主和大臣都革掉了,那么自己就要面对那些主战大臣的挑战。

    这背后凉飕飕的感觉,可当真不好玩。朝廷更不能在此时统一了口径,让他金国多做防备。北伐平州,若不能做到出其不意,安兆铭就未必愿意与金国撕破脸皮。

    闹不好他们还要私下议和呢!说起来,他海州与金国,更容易搭上话题。难道自己将来还要面对金国与安兆铭联手吗?那可当真是作死的节奏。

    所以,郭药师一边纵容朝堂的战和争议,一边派出主和大臣路允迪北去平州,这次却要直接与金兀术搭上话题,看看能不能继续麻痹一下金国的神经。

    因为金国南侵,宇文虚中压力陡增。他在燕京就要怒不可遏,直言与金国不共戴天也,这才稍稍挽回一点仕林人望。但是因此就要关闭与金兀术的对话窗口,却殊为不智。

    路允迪曾多次出访高丽,官至通议大夫、礼部侍郎。因为胡直孺进京,所以就起他为南京留守,兼知应天府,东道总管。

    只是东道总管的兵都在留守汴京,所以,路允迪也只能留在汴京,朝廷内外打个下手。

    郭药师对路允迪,并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的印象。他给路允迪的安排,就是一个象征性的闲差。郭药师在朝堂上很大度,什么都能下放,唯独军权,他却是能收就要收的。

    路允迪却是一个稳重的人,争权夺利的心思不重,此前也没有太多的战和主张。

    此乃庸臣而已,郭药师没必要去提防他。而他这次会被郭药师选中出使平州,原因也极为简单,就是因为路允迪的运势太足了。

    战时出使敌国,还要面对金兀术这样喜怒无常的人物,个人的运气就很重要。宣和五年,路允迪使高丽,船至东海,突遇到风暴袭击,所部八艘船沉没七艘,只有他安然无恙。

    这样的天谴面前,没有神仙罩着肯定是不行的。所以船上的人就说这是天后娘娘在显灵保佑他。路允迪回来后上奏于朝,于是朝廷赐庙曰“顺济”,着为祀典。

    能得神仙护佑的人,自能更能得民间尊崇。哪怕金兀术,他也不敢胡乱忤逆天后娘娘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路允迪曾为兵部尚书、签书枢密院事,朝廷割让太原、中山、河间三镇与金讲和时,派路允迪到太原宣谕。守将王禀仗剑而言:

    “君应保国爱民,臣应忠君守义。今太原军民以国为重,宁死而不从贼,朝廷何故弃子民不顾,又当何颜见天下臣民?太原军民坚不受诏,愿以死固守之。”

    城上军民亦皆手握军械,张目怒视。路允迪羞愧满面,于是缒城而下。绍兴十年五月,金人再次毁盟南侵,路允迪遂身着大宋朝服出降,后状无闻。

    所以路允迪这个人,本质上就与高俅同类。不但运气超好,而且没有什么大义、忠贞之念。但是他们还都各有各的能力、绝活,无论是谁来当政,都免不了要用用他们。

    此即所谓庸臣之道也。
返回 >> 返回书页 >> 筑宋目录

辣妹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,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版权,请与本站联系,本站将予以处理。
Copyright © 辣妹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