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

第五十八章 西域,渠勒国

市集上能买到更多的好东西。

    所以当柳铭淇他们来到了昆仑山的南隅,准备翻越昆仑山去西域时,附近十几个村落的壮汉都请求给柳铭淇他们带路。

    一趟带路来回就是十两银子,花费最多不过十来天,平日里哪来的那么多好事儿?

    要不是看着柳铭淇他们人多,许多小伙子都准备骑着马,带着弓箭,充当柳铭淇的护卫了。

    饶是如此,柳铭淇他们也“被迫”招收了三百多个精挑细选的壮汉,由他们来带路,穿越昆仑山。

    学过地理的都知道,青藏高原的两个地域,分界线就是昆仑山。

    昆仑山以北是西域地界,昆仑山以南是吐蕃。

    地势是从南到北的下降,所以昆仑山以南的吐蕃地界,地势很高,气候也比较恶劣,生活条件远远不如西域。

    西域有着昆仑山遮挡寒风暴雪,又有宽广的母亲河——塔里木河的浇灌养育,沙漠化又没有以后那么的严重,说这里是一处世外桃源都不为过。

    因此这里才堆积了那么多的国家。

    在另一个世界的古代,西域是有三十六国的,但现在却只有十二个国家。

    显然是吞并兼并了一些。

    因为经常从两地往来的缘故,这些吐蕃人告诉柳铭淇,从柳铭淇他们所处的昆仑山区域过去,最近的一个国家叫做渠勒国。

    这个在《汉书》里面记载只有城一座,三百多户,二千多人,兵士三百的小国家,现在却有三万多人,军队有三千,一座城池还修得挺大。

    渠勒国在西域十二国之中,并不算特别出色的,但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很好——紧挨着昆仑山,背后就是吐蕃,足够穷。

    对!

    就是足够穷。

    周围山地众多,又没办法多耕种粮食,背后还有吐蕃时不时的派军队前来肆虐一番,所以根本没有人打他们的主意。

    我打你的主意干什么?

    打下来后,又要养活这么多的人,又要谨防被吐蕃抢,我吃多了呀?

    但是渠勒国也不是没有任何的好处。

    好处便是除了吐蕃的军队时不时来抢劫之外,更多的附近的吐蕃牧民、山民们,就会把自己的山货、牛羊等等拿过来卖。

    顺带着再买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回去。

    渠勒这里便是一个商品集散地,不少商人都喜欢来这里收购货物——不仅仅是吐蕃的,渠勒自己的民众也在昆仑山的北面到处挖掘、采摘、狩猎各种山货猎物。

    如此他们才能在城里聚集两万多人,才能稳定下来。

    至于说吐蕃抢劫什么的,除了少数几次,大部分时间也不会去攻打城池,这样太费功夫,就抢劫周边村镇的民众好了。

    城里的贵族大老爷们,只要你不来抢我的,那就随便了。

    于是这便是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
    当然了,吐蕃人来得也不是很频繁,他们更加喜欢去靠近大康那边抢劫,那里的小部落更有钱,更有马牛羊,比这群穷酸好多了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昆仑山脉的确不好走。

    大军出动的话,遇到什么风雪、暴雨天气,那就完了,自己都跑不出来。

    现在是夏天,四月份。

    柳铭淇这么一群人有了向导,也是花了接近半个月,才翻阅过昆仑山。

    主要也是照顾随行的骏马,就这么拖累了速度,还不如走路呢!

    等到这么三千多人出现在了昆仑山脉的北隅,立刻就引起了一阵鸡飞狗跳。

    他们还以为是吐蕃人来了,一个个的全都往城里跑,往侧面的山上跑……剩下的都是一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。

    由此也看得出来,这些渠勒人也是被抢怕了,逃跑都有经验了。

    柳铭淇并没有管他们怎么想的,在一群吐蕃壮汉的带领下,慢悠悠的踏上了土路,走向了十里路之外的渠勒城。

    渠勒国也就一个城池而已,远远的看到城池,感觉就像是在大康境内看到的随意一座小县城。

    走近了一瞧,渠勒城连小县城都不如,这城墙全是用泥土围成的,高不过五米,还到处坑坑洼洼的。

    上面的城防也不咋地,接到了通知的渠勒士兵,拿着刀枪棍棒上了城墙。

    用千里眼看过去,这些士兵一个个的面黄肌瘦,年轻的还没有成年,年龄大的胡子都白了,还都没有盔甲。

    他们手里稍微好一点的就是弓箭,什么箭楼、投石车等等守城的装备物资,一点儿都没有。

    大康连一个大的关隘、卫城,防守都比他们好十倍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跪求订阅!跪求月票!

    老爷们可怜可怜孩子吧,又冷又饿~~~
返回 >> 返回书页 >>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目录

辣妹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,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版权,请与本站联系,本站将予以处理。
Copyright © 辣妹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